第201章

  當然, 後面這個想法也就隻限他胡思亂想而已, 如果南晉真打算向北晉宣戰, 就不會有這次的和談。


  薄春山雖之前一直在廣州, 也不太關注應天這邊的消息,但他來到應天後,也不是成天真無所事事, 各方消息匯總了下, 也差不多琢磨出為何會是今日這局面。


  總體來說,就是開元帝這人是個野路子。


  可能本身就不是正統出身, 早年一直坐鎮在邊關, 這位開元帝處政手段與他帶兵打仗差不多, 都是走奇詭路線。


  南晉這些年的發展, 因有龐大的海上貿易支撐,是北晉拍馬都不及的。又有之前的海上對持及互相試探,表面上北晉似乎一點都不怕南晉,實則雲南土司叛亂、吐蕃諸部襲擊南晉邊境,背後都有北晉的影子。


  頗有些圍魏救趙的意思。


  同時,這位開元帝還沒消停,一直還和高麗倭國也眉來眼去。


  早年因不知北晉與高麗、倭國私下有勾結,南晉這並未管控通往高麗和倭國的海上商道。自打有了這事以後,南晉水師對東海管控就越發嚴苛了,這多番嚴控下,北晉估計也心裡有數,才會有和談互市的起因。


  而這一切都不是康平帝不打北晉的主要原因,最主要的還是南晉的人並不想打北晉。


  前面也說了,開元帝是個非正統出身的野路子,行事章法說好聽點叫奇詭路線,說難聽點就是不折手段。


  當年他為了在北方稱帝,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被他使了個遍,寧願迂回、冒險行事,都要讓自己‘師出有名’。


  事實上他這麼做沒錯,至今康平帝都還沒甩掉‘不能容忍功臣殘害親叔叔’這個屎盆子。


  而且開元帝這個人,對大晉百姓的意義是不一樣的,一個在邊關鎮守十幾年,保護了大晉邊疆了十幾年,從哪兒看他都是一個大功臣,尤其他還是皇族血脈,是被皇帝侄兒逼迫才不得已逃亡北方稱帝的。


  種種原因加起來,都讓南晉的人對北晉提不起任何戰意。


  曾經,薄春山這個野路子出身的,從熊瑞那裡懂得了什麼叫信念。


  所謂信念,可以是任何東西,一支龐大的軍隊沒有信念就凝聚不出軍魂,信念可以是保家衛國,可以是驅除韃虜,可以是身後就是妻兒老小父老鄉親,不戰就會失去一切。

Advertisement


  那些在邊關鎮守多年的將士們,何嘗不是信念足夠堅定,才能熬過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寒,熬過生來本無名,馬革裹屍還?


  可若是將利刃對準自己人?


  如何讓下面人凝聚信念,匯聚戰力,是讓上位者最最頭疼的事。


  這也是為何但凡逐鹿天下者,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因為這裡面有民心民意,也是為何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講究皇權神授、正統合法,更是開元帝當年為何那麼迂回,寧願隻身犯險,也要讓自己‘師出有名’。


  而這一次,開元帝依舊沒有扔掉他這個舊打法,在兩國商談互市之前,南晉市井就有各種流言,說是兩國要和談並互市了。


  對於這個消息,百姓們無疑都是高興的、激動的、支持的。


  你想想就是一水之隔,卻隔斷了兩面百姓的交流,哪個沒有三親六眷?當年因雙方對持速度太快,有許多北晉的百姓滯留南晉,也有許多南晉的百姓滯留北晉。


  這麼多年的踞江對持,被隔斷的親緣何止千家萬戶?


  能和談互市好啊!能和談互市就能和闊別多年的親人團聚,本來就是一家人,何必要動刀動槍?


  再加上北晉擺出十分誠懇和善想和談的架勢,南晉能怎麼辦,即使不想談也被趕鴨子上架了。


  所以說招式不怕老,夠用就好。


 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南晉的士紳官員並不想和北晉宣戰的原因在,在他們這些人眼裡,北地窮、貧瘠、氣候差,還有北方那些兇殘的遊牧民族,打一個比自己窮的地方有什麼用?是能得銀子還是能得什麼好處?留著他們抵御那些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好?


  這也是目前朝堂上普遍的態度。


  在他們眼裡,如果用部分並不是那麼肥沃的土地,去換取不用再面臨北方遊牧民族的這個大敵,這個生意不是不能做。


  甚至再退一步來說,就是費盡心力打下了北晉,還是需要有人駐守邊關,每年還不知要付出多少軍費,不如南晉就躲在北晉後面,如今海上寇患已經解除,有北晉擋在南晉前面,南晉可以算是高枕無憂了。


  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,其中不乏高官勳貴,可能這也是康平帝調薄春山來應天的原因之一。


  下面人不想打,可他這個皇帝想打,可光想沒用,他也需要有大臣支持。


  ……


  “看來和談是定局了?”


  薄春山想了想,道:“至少暫時來看,是定局了。”


  “那就談吧,反正不關我們的事。”顧玉汝下了一個結論。


  薄春山也十分贊同妻子的想法,在弄清楚康平帝為何要調他回應天的大致原因後,他們暫時是可以安枕無憂了。


  至於會不會被良弓藏?


  就目前形勢來看,除非康平帝能壓下想打北晉的心思,隻要朝中還是不打佔了主流思想,康平帝就不會讓薄春山把位置讓出去。


  畢竟那可是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,若是讓出去,不是更沒有人支持他對北晉用兵?


  至此,薄春山覺得自己也算懂得了一些朝鬥的精髓。


  而堪透了這些,夫妻二人暫時算是安心了,對於即將來臨的使節團,甚至日後的發展,頗有一種作壁上觀的心態。


  至於齊永寧?


  此時二人已經忘了齊永寧。


  .


  使節團的入京迎來了應天所有人的關注。


  這次北晉頗有誠意,領隊的正使竟是一位北晉的高官,禮部侍郎曹鑑。而副使就相對黯然失色了,其本身不過是翰林院侍讀學士,學識倒是夠,身份也不差,但不如曹鑑更引人矚目。


  須知,史上可是極少有朝廷高官作為使節出使。


  當然南晉這邊做得也不差,不光派了鴻胪寺出面接待,由於雙方是來商談互市之事,還專門抽了幾位朝臣組成了接待團。


  畢竟在商談互市這上面,鴻胪寺是插不上嘴的,六部之中哪一部都做不了主,不如一部抽上一人,由他們出面專門和北晉的使節團洽談這些事。


  這其中就有薄春山,因其本身算是地方官,在應天並無任何官職在身,康平帝給他開了個後門,給了他一個接待副使的位置。


  暫時基調就這麼定下了,由於使節團初來乍到,出於禮儀關系,自然不可能上來就直奔主題,而是該先讓使節團欣賞一下南晉的風光,南晉的富饒和以及強大,甚至是皇帝的仁厚和威儀。


  說白了就是先拉去四處逛逛看看,讓北晉的人看看跟南晉相比差在哪兒,相對的宮裡也會舉辦一些宮筵用來款待使節團,讓爾等見識一下國威。


  這期間繁瑣之事無數,反正薄春山什麼事都不管,除了前期露下臉,後續宮裡舉辦宮筵就跟著吃吃喝喝,幾天下來日子過得倒是也爽快。


  他也和齊永寧照面了,齊永寧就是那位不起眼的副使。


  同樣,薄春山也是接待使團裡最不務正業的那個,想法一概沒有,吃吃喝喝倒是還行。接待團裡其他幾位大臣見此,倒也懶得管他,反正他不隨便插嘴搗亂就行。


 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,商談互市比想象中更為順利。


  所謂商談,就是個互相提要求、謀取利益的過程。


  本來南晉覺得自己提出的要求,恐怕北晉不會那麼容易同意,即使同意還有得是嘴仗要打,誰知北晉出乎意料的爽快。


  他們態度十分和善,想互市的態度十分誠懇,不是太刁難的條件,都同意的十分爽快,有些刁難的他們也會提出異議,能商議修改就商議修改,不能商議修改他們就回去磋商,很快就能給出結果或是答復。


  總之談到最後,雙方頗有幾分親熱的架勢,這大抵是史上以來最為和諧融洽的和談。


  ……


  過程其實也是在康平帝的眼皮子底下進行的,所以他對整個過程再清楚不過,也不好多說什麼。


  說什麼?


  說他不滿,想挑刺,想幹仗?


  且不說他會不會做這麼蠢的事,若是真做了恐怕又要掉進開元帝的坑裡。


  康平帝一直知道自己這個叔叔難纏,當年若不是他佔了父皇是太子,自己又從小在先皇身邊長大,真明火執仗爭搶帝位,以他的道行是絕對搶不過他這個叔叔的。


  不服氣也不行,而挨打了就要服輸就要吸取教訓,他目前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自己比開元帝年輕,比他能耗得起。


  所以康平帝的心情不好,也就隻持續了三天不到,很多人根本沒發現,就恢復如常了。


  而北晉的使節團也離開了應天,不過因為後續還有很多相關事宜要從中協調,所以他們也不是全走了,而是留了幾個人。


  這其中就有齊永寧。


  至此,當初安陽侯府為何會留李雅清,似乎也不難猜想,如今由於局勢發生轉變,南晉和北晉不再是敵對態度,而是友好關系,李雅清也不再是不能見人了。


  這期間由於她是副使齊永寧的妻子,還受到了潘皇後的召見,這讓李雅清在應天官夫人圈裡的風頭一時竟蓋過了顧玉汝。


第168章


  每到入秋之際, 各家的花宴似乎格外多,似乎都想趕著冬季來臨之前,把該賞的花都賞了, 也免得等到了冬天就沒辦法再辦賞花宴。


  這已經是顧玉汝這個月參加的第三場賞花宴,而且每次賞的都是菊。


  等菊花都謝了,應該就沒花可賞了吧?不過到時候可能又會辦什麼賞雪宴, 踏雪宴,品茗宴, 賞梅宴,說白了幹什麼都是次要, 人才是主角。


  今兒主角自然不是顧玉汝,她也樂得清闲, 借口去淨房就沒再進那花廳了, 而是和廖夫人在外面找個人少的地處站著說話。


  “你說這安陽侯府到底怎麼想的?難道就真為了一個嫡次女, 就不顧家族多年基業?你說現在南晉和北晉的關系是不錯, 可形勢在這兒, 若是哪天關系又不好了, 他們這麼大張旗鼓, 就不怕日後被清算?”


  顧玉汝往熱鬧的花廳裡瞧一眼,笑道:“也許別人有自己的想法呢。”


  “什麼想法?”廖夫人往近湊了湊,低聲道, “怎麼, 他們還想哪天也投靠北晉不成?”


  “那倒也不至於。”


  “那是為何?”


  顧玉汝猜這可能也不全然是安陽侯府一家的意思,朝中有人不想和北晉打, 而且這些人還不在少數, 表面上他們不能做得太明顯, 所以就借著安陽侯府來表明態度。像之前出身安國公的潘皇後, 不也挑頭召見了李雅清,這就是個信號,才會有安陽侯府後續大張旗鼓帶著李雅清出入各家。


  至此,顧玉汝似乎又明白了,為何潘皇後會一直無寵也無子,唯一的兒子還是抱養別的嫔妃生下的孩子,為何僖皇貴妃會那麼得寵,還生下那麼多孩子,兒子又被立了太子。


  前朝和後宮從來相輔相成,都是有原因的。


  還有康平帝為何會那麼多掣肘?結發妻子都不是跟自己一個陣營,應天這些勳貴世家高官皇親們,有些經營的何止一代兩代,動輒百年往上,有些家族傳承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個朝代,他們各有各的利益,同時這些利益又因各種關系相互交織,組成了一張巨網。


  開元帝為何棄南晉,寧願自己建朝?


  就是心知肚明,哪怕梟雄如他,若想拆掉這張巨網,獨攬朝權,所費的力氣可能比得到的更多,所以與打倒再重建相比,不如直接另闢蹊徑,反而可能會走得更順遂些。


  唯一的意外就是南晉出了個薄春山,不然現在會是北晉作壁上觀,說不定還想在南晉身上打打主意,而不是被逼得放下身段來找南晉和談。

潛力新作